心情小记1
⽐如我今天刚刚失恋,⼼情沮丧,但是早就答应的聚会还是要参 加,于是我硬着头⽪去了。 到了现场,我强打起精神,向在场的朋友表现出开⼼的样⼦,这 就是态度——我展现给别⼈的状态。 但实际上我的⼼情是低落的,这就是情绪——我此刻的真实状 态,可是我还不会表现出来。 敬酒的环节把聚会的⽓氛进⼀步推⾼,我对⼤家也从友好变成热 情,但这还只是我的态度,不是我的情绪。 再接下来,酒精的作⽤逐渐让我们放松,⼤家开始表现出各种平 时没有的样⼦,我也流露出了⾃⼰的低落。虽然⼤家不知道我遇到了 什么事情,但他们都关注到了我的情绪并表⽰关⼼,这时候我跟周围 的环境开始了情绪层⾯的交流,我感到这⾥有⼀群可以理解我、让我 放松的朋友。 再接下来,我们开始聊⽣活、聊⼯作、聊感情,我把⾃⼰的失恋 经过倾诉出来,也讲了⾃⼰对爱情的认知和今后的打算,周围的朋友 认真倾听,⽽且还替我出谋划策,这就是所谓的想法层⾯的交流。我 感觉今天在这⾥遇到了可以交⼼的朋友。
心情小记2
最近由于⼯作原因关注了《好好说话》,这是个很不错的教⼈说 话的收费节⽬。但今天想说的是对它其中⼀期话题“跟陌⽣⼈聊天如何 破冰”的不同看法。 节⽬中给出的⽅法是聊对⽅的名字。理由是既显得你重视对⽅, ⼜可以伸延出新的话é¼动摇了, ⼼想也许⽇常社交说不定是另⼀种规律,毕竟我的经验主要来⾃于街 头搭讪。可是⼏天之后,再看这期话题下⾯众⼝⼀致的反对评论,我彻底 确信聊对⽅名字是陌⽣⼈破冰的昏招⼉了。 那为什么聊对⽅名字不⾏呢?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不切实际。 节⽬中举的⼀个例⼦是“执中”,通过引经据典分析这个名字从⽽ 破冰,但这对知识储备的要求也太⾼了点⼉,普通⼈根本达不到。⽽ ⼤多数中国⼈的名字其实⼜没啥可聊的,远的有“⼩芳”“建国”为证, 近的就拿《好好说话》的成员“⻢薇薇”和“⻢东”来说吧,你⼜能即兴 发挥出什么呢?就算有个“晓松”可以联想到“⼤紧”,可刚认识的关系 你真敢这么说话吗?
心情小记3
或许是因为有了较⾼程度的⾃我接纳,所以我在⾏动的时候是⼀ 个⾮常重视⾃⼰感受的⼈。就拿搭讪这件事来说,我们培训班每年都 会在丽江有个聚会,但⼀到了这个所谓的艳遇之城,看着街上来来往 往的⼈群,我的搭讪欲望反⽽相对变弱。因为在这个地⽅,搭讪似乎 成了⼀件“政治正确”的事情,⼤家都在做,不做不应该,迎⾯⾛过来 个美⼥,周围可能⼀堆男⼈都琢磨着过去艳遇⼀下。这种情况下,我 就觉得搭讪这事跟考⼤学、找⼯作、辞职创业⼀样,有⼀种被环境驱 使的感觉,你不⼲就要落后,于是我就没兴致⼲了。每次去丽江,最 愉快的反⽽是跟我的学⽣们在⼀起聊天及⼀个⼈在客栈喝茶。 记得在2007年的⽂章⾥我就写过,“如果有⼀天全⺠搭讪,⼤家都 跟陌⽣⼈说话,说不定我还得社交厌倦症呢”,我反思这个⼼理,可能 包含了健全⼈格的第⼆点——⾏为的动机主要从⾃⼰的内⼼感受出发 ⽽不是被外界环境左右。但是反观⽣活,⽐如很多⼈需要跟异性交往 需要恋爱了,不是因为他⾃⼰有欲望,⽽是因为年龄到了、亲朋好友 催了。如果⼀个⼈⽣活中的主要内容都是由这样的动机构成,那么就
很难说得上是健全⼈格。